今天是: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服务龙江振兴发展工作经验

发布日期:2022-11-30    作者:     来源:     点击:

11月28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教改风采”刊登了我校党委书记邱洪斌署名文章《“四向发力”书写龙江振兴发展新答卷》,对我校服务龙江振兴发展工作经验进行了报道。

学校党委突出政治导向、协同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坚持立足三江、面向龙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突出、高端人才集聚、创新要素集中、科研成果丰硕的特色优势,将爱龙江之情、凝奋斗之志、蓄发展之能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以高质量党建统领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持续深化校地企融合发展,为龙江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引领风帆劲,砥砺奋进开新篇。近两年,学校党建工作经验相继在《奋斗》、《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龙江先锋等平台播发,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校党代会精神,学校党委以“1234‘党建’佳”党建品牌为立足点,以“双向12345党建工作体系”为支撑点,以市校创新融合发展为切入点,以落实“四个体系”为着力点,以支撑四大产业发展为落脚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动力源”和“智囊团”,推动党建与服务地方深度融合、一体推进,为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江新篇章贡献佳大力量。

佳木斯大学:“四向发力”书写龙江振兴发展新答卷

邱洪斌

佳木斯大学党委突出政治导向、协同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坚持立足三江、面向龙江,充分发挥地方综合性大学优势,持续深化校地企融合发展,为龙江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突出政治导向,坚持党建引领,高站位点题

坚持高点谋划。对标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六个龙江”和佳木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力建设“六区”、集中打造“八中心”的战略要求,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战略”为行动指南,着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和匹配度,与市委、市政府签署《深化市校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市校深度合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坚持高位推进。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党建服务振兴“智库赋能工程”“科研攻关工程”“文化振兴工程”“医疗惠民工程”,坚持以“一流党建”助力地方“一流发展”。制定《佳木斯大学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施办法》,通过开展党建品牌创建、产学研党建联盟组建、党建课题立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样板党支部结对共建等,形成一批成果、创造一批亮点。

突出协同导向,发挥两大优势,高标准破题

发挥高校党建优势,实现双向共享、同频共振、共兴共荣。健全完善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对接机制、协商议事机制、专班推进机制、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定期列出需求清单、合作清单、责任清单,打出市校融合发展“组合拳”,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实现动能叠加、势能集聚、效能提升。组织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佳木斯市首届“三江英才”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产学研党建联盟体系,助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突出目标导向,深化三域融合,高水平解题

拓展广域合作,深化校企融合。举办校友企业家项目招商推介大会,搭建“政、校、企”三方对接洽谈平台,与全国10个企业、佳木斯市县区政府签约19个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拓展市域合作,深化市校融合。大力推进科技研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三个中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园平台作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引领作用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辐射作用,推动人才在本地发展、成果在本地转化、产业在本地落地。

拓展区域合作,深化校区融合。学校作为佳木斯市向阳区驻区单位,持续深化校区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召开校区共建共享共融工作推进会议,推动一体化融合发展。

突出成果导向,支撑四大产业,高质量答题

数字经济产业方面。聚焦数字化创新等核心关键问题,承接机器视觉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企业安全生产监测平台、场所码和行程码扫码结果的自动识别和大数据记录分析系统等多项佳木斯市数字经济建设项目。完成智能农机数字化、农田信息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管理一体化平台、企业综合安全监测管理平台和低空遥感信息传输系统建设并已陆续推广,助力省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建设和佳木斯地区数字经济发展。

生物经济产业方面。建设“现代中药产业科技示范园”,制定苍术栽培、白鲜栽培等中草药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组建省内龙药专家团队,指导种植中草药面积20000亩。建成农业废弃物发酵中试基地和寒地软枣猕猴桃试验示范基地,帮助村民获利近700万元。研发并推广智能化水稻催芽控制系统,指导建立30余个催芽车间,每年可实现水稻催芽生产7000吨,覆盖水稻种植面积400万亩。

冰雪经济产业方面。优化冰雪雕塑、速滑等课程,培养从事冰雪雕塑、冰雪运动的人才。组织师生积极投身冰雪题材的IP打造和动漫创作、冰雪主题的美术作品创作。选拔优秀电商人才,开通冰雪旅游文化产品直播,推广冰雪文化与旅游产品。与佳木斯市体育局合作举办冰雪赛事。

创意设计产业方面。与佳木斯市所属区政府、企业签约文化旅游与创意设计项目。为汤原县释心谷森林度假有限公司设计“油画小镇”建设方案。为桦南县民富村、望江镇北四合村文化建设和产品推广提供创意设计方案,为艾林村、民富村设计创作动漫形象、村标、村牌、村歌,助力获批“美丽宜居型村庄”项目专项资金近千万元。

佳木斯大学扎根龙江大地办学根本,融入黑龙江省全方位振兴主旋律。发挥“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优势,厚植“学校+地方”校地融合优势,突出“同频+双赢”共振融合优势,确保学校事业发展与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打造校地企合作新样板、开创融合发展新局面。